智房网 > 楼市资讯 > 城市资讯 > 浙江 > 温州 > 温州“转”出城市新形象

温州“转”出城市新形象

2013-03-04 10:24:11发布者:网络

温州以敢为人先的创业创新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从而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先行地区。然而温州的城市基本建设一直滞后,以致名声远扬的“温州模式”让人走进温州近距离接触时就有些失望,温州城就是这模样?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发展目标,以政府为主的投资和招商引资并举,投入建设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的幸福温州新型城市,取得显著成效。
政府、社会、经济纷纷转型
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去年以来,温州在城市平台和产业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完成大都市全域规划修编,市域铁路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温州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并开通台北直航和3条国际航线,高速公路、空港、海港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1650”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框架开始形成,能源、信息、市政设施等网络加快建设,一批城市新区、功能区和综合体初显形象。农房改造集聚加快推进,新增集聚率6.2%,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城市的规模档次品位不断提升。深入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海西区两大国家战略举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获得国家批准成立,瓯江口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生态园等功能区加快发展,金融集聚区、现代物流园区、总部经济园、创意产业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启动形成,实体经济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得到加强。
要素保障取得新突破。一是一举解决多年来的土地空间制约问题,土地使用有了保障。二是金融问题有保障。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复并实施,通过近10个月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有效的推动了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去年,温州设立4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发展了一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规范股权营运中心建设。三是人才需求有保障,深入实施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实施高职教育“111”工程,加快推进温州肯恩大学、城市大学等一批大学建设,人才基础建设全面强化。房价收入比逐步降至合理区间,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的环境得到改善。
软硬环境改善取得新突破。去年,温州市深入开展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的“六城联创”和破难攻坚七大行动。
全市拆除违章建筑1830万平方米、户外广告设施1.3万个,建成森林公园20个、市域绿1000公里;市区新建山体公园10个,改扩建滨水公园36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使温州变美了。
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三分三改”,股改和地改完成率分别达到95.6%、96.5%,户改试点顺利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建设,土地规模流转加快,为工商资本下乡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以民办教育改革和社会资本办医试点为契机,加快建立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准入制度,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教卫文体等领域;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深化公车、公务接待、公费出国、行政资产管理“四公”改革,大力建设廉洁型政府;启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建设看得见的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国资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改革,开展“五型机关”创建,落实即办制,实施考绩法和绩擢法,深化“互看互学”和“互学互比”活动,大力建设效率型政府。
通过努力,去年温州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650亿元,增长6.7%;财政总收入500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9亿元,均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万元,分别增长9.7%和11%。特别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7亿元,增长34.6%,增速连续2年居全省首位。投资是检验发展环境好坏的综合标准,现在在外温商回乡投资,台商、央企来温投资的热情很高,而且这两年在全社会投资当中有六成以上是民间投资,发挥温州民营特色优势开始取得了成效。
生态、生产、生活融合
陈德荣说,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发挥引领作用的是城市化。从人口规模、自然条件、地理区位、现实基础、开放程度等方面看,温州已经具备建设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的基础条件,尤其是省委省政府一直赋予温州“浙江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建设重任,立足长三角与海西区之间核心城市和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把新型城市化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战略,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1650”网络型现代化大都市,以城市转型推进经济社会转型。
一是经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完善大都市规划体系。
二是通过“海陆空、铁公水”现代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全域大公交体系,拉开大都市发展框架。
三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农房改造集聚。
四是联动推进创新城市、信用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优化大都市功能和环境。
陈德荣介绍,温州投资总量必须达到全省的1/6以上,才能达到全省人均投资水平。所以,今年全社会投资3350亿元,确保增幅42%以上、生产性投资占30%以上。
强化大投入,必须以大项目作支撑。这两年温州深化项目谋划工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综合体、城镇保障房、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谋划了一批大项目。



免责声明:本图文及视频内容为智房网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房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智房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