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房网 > 楼市资讯 > 城市文化 > 奉节:夔门天下雄诗城耀渝州 重拾文化记忆

奉节:夔门天下雄诗城耀渝州 重拾文化记忆

2012-11-01 10:52:57发布者:网络



白帝城



夔州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效果图
    奉节于公元前314年建县,已有2300多年历史,曾设州、府、路、郡治所,是古夔州府所在地。唐贞观23年,为旌表诸葛亮“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而改名奉节县,沿用至今。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王十朋、陆游等历代众多着名诗人在此或为官、或寓居、或游历,留下了上万首诗篇,为奉节赢得了“诗城”美誉。  重拾奉节文化记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首《登高》是诗圣杜甫在夔州期间最着名的佳作之一。在奉节,杜甫写诗462首,占今存杜诗的三分之一,他创作的夔州诗代表了其诗歌的最高成就,被称作杜甫的巅峰之作。   奉节的诗文化独具魅力。   历代来到奉节游历、寓居、为官的诗人灿若群星,很多中国诗歌史上伟大的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辉煌的篇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被称作古今七绝**;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期间,采民风,作竹枝词,为诗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奉节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据初步统计,在历史上有上千名诗人为奉节留下了上万首诗篇。   生活在奉节的人民对诗歌也有着解不开的情结。纵观奉节的各个历史时期,可以找到无数与诗有关的事件和人物,诗充盈在人们的整个生活、传统、精神、意识中。至今,奉节有不少诗歌社团活动,诗文化深入人心。   现今,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奉节在移民搬迁中,如何把握好城市大变迁大发展与文化遗迹保护的平衡点?奉节县在明确提出打造渝陕鄂边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的同时,如何在奉节城市扩容的过程中让城市文脉光彩夺目,让奉节丰厚的历史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重拾奉节文化记忆,正是这一代奉节人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义务。   近年来,奉节县成立了高规格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了“像抓移民一样抓文化”的号召,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文化工作已成为全县工作的重点。成立了奉节县城市文化建设研讨小组,形成了《奉节县城市文化研究》,将文化建设纳入了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中。县政府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文化发展基金、50万元作为文物保护基金。   此外,奉节还完成了系列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并首次将文化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形成了建设文化大县的任务书、线路图和时间表。“十二五”期间,奉节县提出了将文化产业打造为县域经济五大支柱之一的发展目标。   文化项目花开夔州   “奉节千年的历史传承下来的诗文化、三峡文化等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需要载体同步发展。”在奉节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中,文化设施的打造和建设至关重要,它们成为奉节人天天看得见、摸得着的“奉节文化”。   奉节城区有10个文化广场,面积近8万平方米,将奉节历史、文化、名人等以雕塑、浮雕、文化墙等形式展现在市民和中外游客面前;投资2500万元,建设奉节县新图书馆;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凤凰山登山步道文化工程,让文化伴随奉节人日日登高;投资200万元,完成了依斗门、开济门城楼复建工程,还原旧时城门风采;建成诗城博物馆、瞿塘关遗址博物馆、夔州民间艺术博物馆3个民间博物馆,集纳民间收藏和智慧;传承历史的同时,奉节还投资260万元,完成了奉节影城改造,新建3D放映厅1个、2D放映厅2个,让市民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文化新体验。   在乡镇,建成31个乡镇文化站,完善了相关设备设施;建成农家书屋386个,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完成了**期“广播电视响通工程”建设,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备40502套,完成率100%,成为联通乡镇与城市、全国乃至世界的纽带。同时,乡镇文化广场已是乡亲们每天不可不去的地方,“文化赶场”成为场镇新时尚。   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将文化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的目标,结合“十二五”规划,奉节还策划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与市考古所进行战略合作,申报白帝城大遗址项目规划占地面积3000亩,投资估算3.7亿元;完成了夔州古城项目的立项、可研,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准备以1909年奉节古城照片为蓝本进行复建,含北宋夔州府衙、大东门民居、鲍公馆、古戏台、库区文物保护中心等。同时,该县还策划了奉节大剧院、白帝城影视外景拍摄基地等项目规划。   保护文物传承文化   奉节县是文物大县,截至目前,奉节县列入全国文物地图集重庆卷的文物点128处、存目文物点5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   在第3次文物普查中,共调查文物点458处,其中复查文物点187处、新发现271处,包括新发现了文昌宫、和尚灵塔、佛造像等一批珍贵文物点。为切实加强文物保护,2010年,启动了文峰塔、太极亭、瞿塘峡摩崖石刻保护维护工程,新发现了《昭明文僎》、《管子纂估》、《慎子》、《尹文子》等一批较为珍贵的铭刻版、清刻版缮本书。   切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工作,县政府公布了88项“非遗”项目。2009年“夔州竹枝歌舞”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2010年完成了土火纸制作工艺、夔梳、阴沉木雕刻工艺、盬子鸡、花鼓子等申报重庆市第3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重拾奉节文化记忆、让文化在夔州遍地开花、保护历史遗存传承民族文化……奉节,在文化建设中将打造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一个风雅休闲的文化园地、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奉节,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雄奇的自然风光,必将成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声音   一座记忆之城的复苏   奉节县文广新局局长 曾学军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内涵的集中表现,它可以表现独特的城市民俗风情、传统的文化痕迹、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特征,它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奉节作为三峡地区的一座着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无论是沧桑斑驳的古城墙,还是风格古朴的四合院,都可以显现这一方土地古老文明的痕迹;无论是码头边摆放着竹躺椅的小茶馆,还是回响着小贩一声声长长吆喝的老街深巷,都让人感受到这方土地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奉节作为四川盆地东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作为进出西南地区的东大门,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   多元性的奉节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闪耀出明丽的光彩。巫文化、巴蜀文化、诗歌文化、三国文化和移民文化等众多的文化元素在奉节沉淀交融;风情、战火、诗情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升华显现,成就了奉节这片魅力四射的土地。天下雄的夔门、绝世奇观天坑地缝,天下诗城以无比绚丽的色彩闪耀在三峡之首。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三峡**爆”的炮声,古老的奉节县城沉没江底。但“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奉节不能丧失城市记忆。丧失城市记忆将会使城市情感淡漠,让城市失去魅力。   传承历史文化是奉节新城建设的神圣使命。无论是新县城的街道命名还是城市广场的设置,无论是一些私立博物馆的建设还是《夔州诗全集》的编撰出版,无不体现着一代奉节人的努力和奋斗。   记忆告诉我们,打造具有奉节特色的文化名片,必须确定核心品牌,创新文化载体,明确表现形式,找到属于自己城市文化发展的路径。奉节的城市文化应与城市规划紧密融合,奉节的城市规划也必须与城市主题文化相匹配,通过系统安排、科学布局,在城市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城市意象物质结构上,体现奉节传统历史文化元素,在城市结构形态、风貌特质上烙上奉节特有的历史文化符号。



免责声明:本图文及视频内容为智房网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房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智房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