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房网 > 楼市资讯 > 房产政策 > 贵州 > 黔东南 > 凯里 > 贵州凯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黔湘桂区域性中心城市

贵州凯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黔湘桂区域性中心城市

2023-02-20 16:54:38发布者:彭林

生态为底、文化为魂,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贵州省凯里市正逐渐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文化新都、生态新域,向着开放新地和幸福新城不断迈进。


2016年11月,这座被誉为“苗侗明珠”的城市迎来了一次重大发展机遇——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板呼之欲出。


“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突破口’,一体化推进产、城、景有效融合,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集聚要素大力提升城镇品质,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步伐,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凯里市副市长林强说。


目前,凯里市作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已通过验收,入列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整洁明亮的街道小区、绿色生态的公园广场、现代化活力商圈一应俱全。随着凯里新城“一轴五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推进,这里既有城市的繁华,又有田园诗般的休闲宁静,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得以实践。


优化城市发展空间


紧贴区域融合发展趋势,今日老凯里焕发新活力。


让人兴奋的是,审时度势把握黔东南区位优势,凯里市打开山门看世界,正致力打造一个区域经济新引擎。


思路在哪?


“根据州委、州政府‘强州府’的战略部署和‘疏老城、建新城’的决策部署,凯里市将凯里新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重点围绕‘凯都一体化’和‘凯麻同城化’,引领城市‘西进’、工业‘北移’,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优化、生态良好、设施完善、城乡协调的城镇体系。”记者在副市长林强那里得到了答案。


“一城、两轴、三区、多点”,凯里关于城乡空间发展布局有的放矢,不断做大区域中心城市规模——


关于“一城”的目标定位,即构建凯麻同城化的中心城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建设凯里新城,打造产城互动新走廊,逐步完善新城功能。


关于“两轴”的顶层设计,即构建连接开怀新城、凯里老城、鸭塘、白午、黔东南高新区、滨江新城、下司古镇、麻江县城、谷硐镇的东西向城镇发展轴和连接炉山工业区、滨江新城的南北城镇发展轴。


关于“三区和多点”的展望,即打造南部特色旅游区、西部民族文化旅游区和北部农业生态区。围绕中心城区周边的主要城镇镇区,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优化周边城镇业态、提升配套能力,带动形成“以点带面、以线串点、携手共进”的区域城镇发展态势。


新型城镇化引领“凯里之变”,最直接的投射当属凯里新城的建设。“实施新城建设是推进凯里市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一招。”凯里市发展改革局城镇化科负责人李明吉说,凯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城建设,不仅因为凯里新城位于凯麻中心区“一带两轴四片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的四片区上,属于同城化发展战略指导思想,而且凯里新城是具有重大战略影响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性中心城区,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发展。


规划凯里新城这张蓝图,是该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生动缩影。以“一轴五区”为框架,将主城区到下司自东向西作为城市发展轴,按照“旅居时代·健康生活”理念打造鸭塘康旅、高铁商旅、高新产旅、滨江文旅、龙宣农旅5个产城融合区。


“《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的出台,突出了凯里区域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在促进与大湾区融合发展、加强互联互通、提升开放水平、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凯里大力的支持。”在林强看来,用好各项支持政策,推进凯都一体化,凯麻产城融合发展迫在眉睫。


接下来,凯里市将抢抓《意见》支持打造“凯麻产城融合示范区”这一历史机遇,持续强化黔东南高新区、炉碧经济开发区的平台载体作用,突出凯里市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基础,有效承接大湾区产业梯度转移,着力打造融入大湾区产业链分工和产业链协作配套样板。


随着凯麻同城化扎实推进,凯里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镇常住人口51.9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23%。力争到2023年,凯里新城空间框架基本形成;到2025年,建成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产城互动良性循环、城市功能初步完善的区域中心城市。



全面提升城镇品质


树绿掩新楼,湖清映蓝天。走进东湖湿地公园,满眼都是景,可驻足、慢跑、打卡,拍照。“崭新的东湖公园毗邻市行政中心,辐射周边多个机关单位和商业楼,公园一期项目投入使用后,颇受市民好评。”凯里市发改局副局长王国云说。


每天来公园逛一逛,成了市民彭先生的“必修课”。他说,这里空气好、风景好,登山、赏花、观景不用出远门,生态公园就在家门口,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空间,人与自然得以和谐共融。


然而,若干年前的凯里城区公园寥寥无几,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一批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山地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建成,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


以幸福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近年凯里建成公园广场67个、大健康绿色慢行步道52.7公里、污水处理厂11座、新增规范停车位3500余个、新建及改造农贸市场10个、投入2.5亿元实施一批城市道路提升工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城市品质有效提升。


驱车20分钟,来到云谷田园生态农业养生公园,生态餐厅、温泉酒店、蔬果种植园让人眼前一亮。据老板介绍,该项目以农业为主题,融合了凯里当地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形成了农文旅一体发展格局,既满足了吃、住的物质需求,又得到了游、乐、购的体验,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


无产之城美而不彰,无景之城盛而不传,产城景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提升城镇品质,这也是凯里的一贯追求。


2022年,凯里市实施的“十件民生实事”中有九件属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范畴,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向民生领域靠拢。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为市民最有获得感的举措。


按照15分钟生活圈配套,凯里不断完善休闲体验、公共活动等新兴功能设施配套,增加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优质公共资源配置,建设公园、广场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中心城区集聚和辐射功能。


“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上,我们深入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扎实推进雨污分流治理。集中开展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倒的城区环境‘三治’行动。”凯里市住建局副局长罗勋圣表示,增加优质公共资源配置,能切实让城镇更宜居、更美丽、更安全。


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凯里市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将更加关注人的需求,抓好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和人行道建设,构建“快进漫游”的山地旅游交通格局,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盈盈清江水,缓缓东流去。驱车在凯里市滨江大道行驶,青山绿水如画卷般打开,令人心旷神怡。凯里在全力推进产业新区、文化新都、生态新域、开放新地、幸福新城的建设征程中,奋力开创“强州府、大凯里”发展新局面。


为打造宜居之城,凯里动作频频――2022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了“五新凯里”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在《中共凯里市委凯里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五大民生工程”推进幸福新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建设“学在凯里”“健康凯里”“畅通凯里”“便捷凯里”“平安凯里”五大民生工程,“五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将助力全面整体推进提升城镇生活品质。


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绕城转、人在画中,一座山水田园城市正逐步显现。


因地制宜融合产城景



城市的发展少不了城乡的互动,凯里的城乡融合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和文化特色。


生态自觉的凯里按照“一座城就是一个景区”的思路,实施“景观在前、产业跟进、城镇建设渗透”的城镇发展策略,促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线”统筹推进,产、城、景、人融合发展,将云谷田园、下司古镇、香炉山、十里嘎醉河小镇等城乡景点景区串联起来,推动了中心城市与周边景区的整体发展。


以文化作为提升城市内涵的核心力量。凯里市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对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的传承和保护,避免城乡居民的情感纽带和文化纽带被切断。


漫步在青石板铺设的凯里老街上,一栋栋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古典优雅,一户户专卖苗侗民族工艺品的铺面古朴精致。


走进凯里下司古镇,旧容新貌兼容、古巷新街并存,以清水江为纽带,古镇集自然山水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为一体,形成了饶有趣味的历史文化景观。


站在大阁广场,遥望远处的民族博物馆、市行政中心,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遥相衬映,相得益彰。


经过不断改造提升,凯里市在建筑风貌上力求把历史和现代、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较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城乡面貌与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


守住了生态之美,凯里如何变为富民之城?


近年来,根据产业发展不同要求,凯里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工业小镇、非遗小镇、民族风情小镇、银饰服饰小镇、酸汤小镇、医药康养小镇,并通过城镇化建设,促进城、镇、村要素流动联通、基础设施联建、产业发展联营、公共服务联享、农民市民化身份转换联动。


为着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凯里大力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利用“百节之乡”的品牌,积极开展民族民间节日活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要赢得发展先机,关键在于生态引领的工业化要成为拉动凯里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凯里以园区作为推动产城一体的重要载体——大力推动凯里现有重工业北移至炉山、碧波园区,高新电子信息技术、苗侗中医药产业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立足佛山大道沿线、龙山镇、宣威镇产业基础,加快布局一批特色食品加工、酸汤等优势产业。


当下,凯里主动对接“大湾区”,融入“大湾区”产业分工,做好凯里新城产业谋划布局,在凯里新城大手笔规划布局一批文化创意、高新技术、中药材等产业。


不仅如此,通过大力实施凯麻同城战略,密布交通路网,建成滨江大道、炉下快速通道等一批路网,实现30分钟到周边、30分钟市域、30分钟镇际、30分钟镇到村的“3333”交通体系,全市初步形成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未来3到5年,我们将紧盯凯里两个园区4个主导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以链条的招商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人口的聚集,以人口聚集提高城镇化水平。到2025年,力争全市集聚人口达80万以上,建成黔湘桂区域性中心城市、新时代宜居宜业宜游的‘苗侗明珠·文明凯里’城市。”林强说。



免责声明:本图文及视频内容为智房网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房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智房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