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房网 > 楼市资讯 > 城市文化 > 海南 > 陵水 > 陵水的风土人情—“民性朴直”的陵水人

陵水的风土人情—“民性朴直”的陵水人

2010-10-14 10:27:17发布者:网络

  陵水的风土人情。大致可从九个方面去了解。
  一、民性民风。《琼州府志》对陵水人民的评价(记载)是“民性朴直”。陵水人民不论是黎族、汉族、苗族或其他民族,向来襟怀坦白,真诚团结,不存嫉妒之心,且非常热情好客。在相互往来中,总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给客人以最好和热情的接待。据传过去汉族人到黎族山区去作客,主人在买菜难的情况下,连抱窝的母鸡也舍得杀来招待客人。黎族年老的女主人,对汉族客人总是习惯地称呼为“子”(儿子、女儿),自称为“亚妈”。无不使人感到亲切。本县黎族人民历来有互相帮助的优良传统,一家有事,百家帮忙,捐来献酒相助。谁家如缺了粮食向亲戚朋友求助,只要对方家里有,那怕是有的不多也绝不会让求助者失望回去。
  二、居住条件。解放前,汉族居民,居砖木结构的低檐矮屋。水上居民(俗称“疍家”),以“舟楫为家”或在海滨用竹、木茅草棚居住。黎族人民,结茅为舍。其茅舍搭盖的形状,如同汉族的金字形瓦房。苗族同胞,居形似汉族住宅或船形的茅屋。
  三、饮食状况。本县汉、黎、苗族人民,历来以大米和蕃薯为主粮。大部份地区米、薯混煮饭粥。部份地区米、薯分煮,先吃薯,后吃稀饭。黎族人民习惯在煮熟的饭粥里冲冷水,把饭调稀并喜吃略带酸味的蕃薯饭,认为清凉可口。但外地人和胃病患者不适应,吃后往往会引起腹泻或吐胃酸。本县农村各族居民,素来比较节俭,平时对菜看不大讲究,逢年过节却有一番准备和安排。陵水人有饮酒的习惯,尤其黎族人民,以“饮酒活血、打力”为由,一般喜饮地产的低度酒。地产的酒,分甜酒与烧酒。甜酒以由山兰糯米煮成干饭为料,配适量酒饼捣拌均匀,盛入陶罐中,密封罐口,一周至半个月之后便可饮用。或埋藏于地下,越久越好,这是节日或招待贵客时饮用的,地地道道的“山兰美酒”。烧酒以大米或蕃薯或木薯或甘蔗等为原料,用适量酒饼发酵几天后,酿制而成。军田乡的农民,有手工制作(烧制)酿酒陶具的传统,也是该地区的一项副业收入。本县农村中,很多家庭都有酿酒的陶具,逢年过节或操办喜事,大都自酿自饮和待客。
  四、主要语言。全县主要语言有四种:1、国语(普通话),历史中叫作“官话”。这倒也有其来历。据不完全统计,陵水自庸、宋、元、明、清五朝,先后有93任知县。其中只有宋朝一任知县陈舜中是海南万宁县人,其余92任中,除个别籍贯未详外,其他都是渡海来陵赴任的岛外人。县衙中的文、武官员,也多是外省人,故旧县衙内长期有讲普通话的习惯。因此,百姓称之为“官话”。由于长期接触与交流,百姓也学会讲“官话”。据《陵水县志》记载:民间“能官话者十之七”。2、海南话。海南话归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与省内各市、县基本相同。3、黎话。黎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其**双按方言区分为“孝话”、“本地黎话”和“杞话”,三种话各有不同。例如“吃饭”,“孝话”读音为“捞他”(lao ta)。“本地黎话”读音为“代透”(dai tou)。“杞话”读音为“看踏”(kan ta)。4、苗话。苗话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本县苗胞的语言与保亭、三亚苗族操同一种语言,与广西金门瑶的语言基本相同。
  此外,还有新村镇的渔民使用船上话,光坡镇同安村和村仔村的农民使用客家话,军田乡远征队的汕头移民使用潮州话。
  汉、黎、苗族人民都使用汉字。1957年,海南自治州曾设计过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但未实施。1956年,有关单位设计过拉丁字母形式的苗文方案。
  五、民族服饰。陵水的黎族,男子的服饰相同。上衣无领,对襟开胸。下身穿形似围裙的“吊襜”,红长布头巾缠绕于头上。解放后,红布缠绕于头,已不时兴。中、青年男子穿着与汉族相同。年老者喜欢穿时装短裤。黎族妇女,按方言区划分,服饰各有差异。“孝族”妇女穿着黑色“桶裙”。“本地黎族”和“杞族”妇女,穿绣花“桶裙”。上衣无领、无钮、长袖、对襟开胸。解放后。女青年的穿着,与汉族女青年相同,赶时兴,穿着时髦的衣裙。但农村中的已婚妇女,婚后又恢复本民族的服饰。中、老年妇女喜戴银质耳环、项围和手镯。据说银质的装饰品带在身上,既美观,又能驱邪,带来吉祥。苗族的服饰,长期保持着本民族的特色。男子穿无领右襟短衣,结辨卷于头上,用长头巾重重缠绕。解放后,基层干部和男青年的穿着打扮与汉族同。妇女上身穿开右襟长口至膝的长衣,无领,有一个钮扣。腰间绑一条绸带。下身穿短裙,头上结发,包扎一块绣花纹图案的头巾,披盖一条绣有花边的尖角头巾,套一条红带垂在背后。腿部裹绑带。喜戴耳环、手镯等装饰品。
  六、婚姻习惯。黎族的婚姻,长期已形成一夫一妻制。过去只有少数富豪才纳妾多妻。严禁同血缘通婚。存在女子婚后不落夫家的习惯,一般要等妻子在娘家生下**个小孩,才回到夫家定居。黎族青年的婚姻,虽然由父母作主,但并不完全包办。本县黎族的婚姻,就某种意义上说,比其他民族尤具进步性。首先,黎族的情侣,是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她)们通过对唱山歌,串“布隆闺”,俗称“顾隆闺”(海南话叫“放寮”,即到闺女独居的小草房旁唱山歌求爱)培养感情,选意中人。当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之后,才分别告诉父母,由男方托媒上门求婚。“布隆闺”是父母为女儿安排的,而女婿却是女儿自己挑选的。苗族的婚姻习惯,长期形成一夫一妻制,同血缘不能通婚。男女青年的婚事,由父母包办,但必须征得女儿的同意。因受封建迷信的影响,订婚前必须先问卜合命,看双方的命是否相克,如男女命克,婚姻就告吹。如八字相合,男方便可送聘礼,择日结婚,结婚的**天,新娘子在新郎家与伴娘住一过夜,第二天新郎新娘一同回到岳家拜见岳父母。在岳家住一、二天后才回夫家定居,开始过苗族的婚姻生活。如男方家境困难,送不起聘金,女婿要在岳家做工三、五年抵顶(聘金视为父母养育女儿和抚养年幼弟妹的费用,可用劳力顶替)。苗族盛行入赘婚,有的因家中无儿子而招女婿接嗣。
  七、传统节日。因本县黎族人民很早使用汉族的历半,所以汉、黎族的传统节日相同。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盂兰节(俗称鬼节)、中秋节、冬节。经商者每月初二、十六有拜财神爷的习惯。苗族与汉、黎族部份相同,另外还有自己的节日。如旧年(相当汉族的春节)、年仔(正月十五)、禾仔(六月初六)、禾仔斋(六月初七)、新禾节(八月份,日子每年由道公择定),圣诞节等。
  “三月三”是黎族人民怀念祖先和纪念英雄的传统节日,但不烧香拜神,实质上属于集体纪念活动日。每年农历三月三,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汇向集中点,三五成群,围着“篝火”,边对山歌,表演节目,载歌载舞,有说有笑。边烤牛肉,边端山兰米酒,有吃有喝,热闹非凡。过去庆三月三,渗杂着一些旧风陋俗。而今,增添了新的健康内容。除晚上安排文艺节目和“篝火”活动力争上游,白天还有体育竟赛等。并发展成为全县放假,同庆佳节的民族团结的大聚会。
  八、特色食品。陵水人不分男女、民族,向来都习惯吃槟榔。旧《陵水县志》载:“果属槟榔子,凡交接必以先客,婚姻以为礼”。黎族民间有一首“一口槟榔大过天”的民歌流行至今。可见,槟榔在陵水的作用,非同小可。民间操办红白喜事,槟榔是必不可少的食品。凡探亲访友和说情都用槟榔或路遇朋戚、熟人,各方都习惯地从衣袋里掏出槟榔,请对方吃一口。即所谓“交接必以先客”。尤以“加摄槟榔桃丛篓叶”上等品为最体面。(谁要是做对不起人家的错事,只要双手送给对方两口(成双)槟榔,说对不起,对方很快便消了气,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礼节。农村中家家户户都备有一个盛(蚬灰)的杯子,吃槟榔时,将篓叶抹上少许蚬灰同吃(少数老年人还加一些烟丝同吃)。即使外地宾客不懂吃槟榔,当主人有请时,也应该双手接受下来,以示还礼。或者点点头说“谢谢!不懂吃”,主人是会满意的。槟榔又是说亲的媒介,境内的汉族和黎族及其他族(不含苗族),凡托媒求婚,槟榔是必备的见面礼(苗族用烟不用槟榔),女方父母如果吃了男方求婚的槟榔,则表示同意许亲。如不同意,便婉言谢绝。吃了求婚槟榔,只是表示女方同意订婚,择日“担槟榔”才是正式订婚的仪式,这就是“婚姻以为礼”。所谓“担”,也并不是要“挑”得很多很重,一般十斤至十几斤不等(约200个)两头点“红”,以示吉祥。“担槟榔”实质上就是送“彩礼”。礼品的多少,看家境而定。汉族多一些,黎苗族少一些。但苗族“彩礼”中一定要银元若干个。
  陵水还有一种独特的食品“陵水酸粉”。用米粉丝、牛肉干、沙虫干、鱼饼、香菜、金瓜、白糖、酸醋、辣椒、熟花生油、酱油、盐、生粉等十多种食料配制而成。是一种具有甜、酸、香、辣味的冷粉,特别可口,历来城乡居民都喜爱,故满城摆设“酸粉摊”。外地人到此,也喜欢尝一尝。
  九、两种传说。这里叙述环境资源、生活平衡相关的两种传说。
  1、“正街无蚁”的传说。相传陵水正街(中山路)没有蚂蚁。很久以前,正街上的居民,对这回事也只知其一(无蚁),而不知其二(原因)。但是,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终于发现了它的奥秘。探索这一奥秘是从陵城墟市中出现的一桩“怪事”开始的。即为什么鱼市场内每天掉在地下的鱼“鳞”、鱼骨头,第二天清早,未经打扫而鱼“鳞”、鱼骨却被一扫而空?有人悄悄地以观察发现,原来是在夜里被成群的穿山甲(鲮鲤)吃光了。后来人们称正街为“鲮鲤地”。本地人最熟悉穿山甲,它主食蚁类及白蚁(河边鲮鲤还喜吃鱼虾),原来这地段的蚂蚁巢都给穿山甲搬掉了。因此,过去正街无蚁。
  2、“城内无蚊”的传说。相传城内无蚊,过去城内无蚊确属事实。在调查过程中,有两位老人曾这样说“城内过去有许多苏木(割罗树)。其中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苏木(在今陵城镇卫生站内,已砍伐),树底下有个地洞,洞里有两只好大好大的,‘蟾蜍王’,周围的蚊子,全给这对蟾蜍王吃掉了”。又有人提供说:“城内是块蟾蜍地”,所以“城内无蚊”。一对“蟾蜍王”吃**城内的蚊子,是个传说。“蟾蜍地无蚊”和“蟾蜍王”吃**城内的蚊子,是个传说。“蟾蜍地无蚊”和蟾蜍吃蚊子,却有科学根据。也许过去城内有许多蟾蜍,因而得名“蟾蜍地”。蟾蜍主食昆虫,最喜吃蚊子。



免责声明:本图文及视频内容为智房网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房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智房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点击进入陵水城市专题 获得更多陵水置业资讯

陵水城市专题

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东北连万宁市,北部与琼中县交界,西北与保亭县接壤,西南与三亚市毗邻,东南濒临南海。海岸线长57.5公里,东西宽32公里,南北长...[陵水城市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