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房网 > 楼市资讯 > 城市文化 > 山西 > 晋中 > 古楹联里的法律文化内涵

古楹联里的法律文化内涵

2012-02-01 10:14:54发布者:网络

平遥古城,位于晋中市中部,至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是保留下来的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自公元221年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就一直作为中国北方商埠重镇,甚至一度成为中国近代金融业的控制中心。如今,平遥县城内有大小街巷100余条和3797处传统民居都还保留着原来的历史形态,地方风貌独特,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因为工作的原因,近年来,我常带全国各地的领导、朋友到平遥古城观光,而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除古城风貌外,就是古楹联,砖雕木刻、书体各异、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其中,楹联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要数平遥县衙。因为自己是一名法律人,对古代的司法之地尤为关注。作为司法断案的工作者,我品读了这些楹联,平遥县署的衙门、仪门、大堂、二堂、献厅、大仙楼、花厅、中堂、内室等处有近20副楹联。这些楹联从司法官的角度推心说事,表述了有德有识司法官员的所想所感,虽然浅显易懂,却也耐人寻味,有些哲理。觉得深受启发,在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些楹联仍有其现实意义。现抄录如下,与大家共勉:
衙门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上联所表达的是“慎讼”原则,告诫民众提起诉讼要冷静思考,独立判断,不要制造诉累,诉讼毕竟费心费力费钱,劝说世人不要争强好斗、赌气树敌,也不要听人挑拨离间,一旦惹出官司,便会心神不定、劳民伤财,就是手脚并用赢了官司,也要心力交瘁、大伤元气、得不偿失。下联所表达的是“公断”原则,告诫法官为官断案要勤勉清正,审时度势,依法处理纠纷,断案并非可以为所欲为,否则,造成冤假错案,就会天理难容、天诛地灭。我想,民看此联,定会因怕进县衙,怕打官司,尽量少惹事端;官看此联,多要遵法循度,恪尽职守,不敢胡作非为。“慎讼”和“公断”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这副楹联对于我们今天的民众和法官来说,仍具有教育和警示的意义。
仪门联:“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联中的“三尺”是指古代常用的三尺长的竹简。当时讲究把法律刻在其上。街上店铺林立、人群熙攘,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然而,当我们在县衙里看到狭小黑暗的牢房、肃穆森严的大堂,督捕厅里的榄车、木驴、刑车以及老虎橙、竹签、夹子、刀斧等拷讯刑具时,顿感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真是里外两重天!深感仪门上的对联写得太真实贴切了。该联首先表达的是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人们对法律应当有一种敬畏的意识,对法律的轻蔑是对社会法治最大的破坏。其次,“门外”与“案内”鲜明的对比,营造出完全不同的气氛,告诫人们必须慎讼,如果不慎重,滥用诉权,面临的将是“烈日严霜”。
大堂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此联体现了当时的民本思想,表现了官吏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和百姓的关系以及应起的作用。官来自百姓,百姓是官的衣食父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千万别欺压百姓,以免遭灭顶之灾。当官要有好的心态,做到能上能下,能走能留;受宠不得意忘形,遭贬不垂头丧气;要竭尽全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今的官员看到此联,不知有何感想,多牢记此联,警醒自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吧!
二堂联:“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注:此联中“愧”字少了“鬼”上一点,“民”字头上多了一点,意即对民多一点爱,少一点愧。)此联直抒胸臆,平白如活,但下联有两个字的写法却有些意思,那就是“愧”字和“民”字。前者少了一点,后者却多了一点,这并非错别字,而是作者有意为之,意思是做官的要对人民多一点爱,少一点愧。此二联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官与民的鱼水关系,与我们强调的司法为民,异曲同工。
内宅联:“治赋有常径,勿施小恩忘大体;驭官无制法,但存公道去私情。”此联犹如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分清公与私、法与情,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古代为官者“八小时之外”也不忘敲打自己。
花厅联:“花荫昼静闻莺语;厅落春闲有燕泥。”花厅中堂联:“鱼因念饵遭钩系,鸟为衔虫被网羁。”此联融景于情、喻理于情,又如警钟常鸣。这两幅楹联告诉为官者名节源于修养,境界升于内省。要当一名好官,就要遵守社会公德,讲操守、重品行,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
粮厅联:“万事莫苛求,祗要大家共守此法;一心惟清白,期与斯民相见以天。”(注:“祗”即只;“期”为希望。)
献厅联:“不求当道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
侯殿联:“策马追贤日月近;安邦崇道乾坤新。”
(注: 侯:指萧何。汉之律令典制,多其制定。策马追贤:指萧何月下追韩信。)
侯庙戏台联:“ 侯拟律魏相争谏,拟争系国家天下;包公升堂海瑞罢官,升罢念百姓黎民。”
土地祠联:“凭此衷一秉虚公,不近利,不好名,勤勤恳恳,但求无愧所知,无负所学;愿斯民共行直道,莫吝财,莫滋讼,浑浑朴朴,庶得各安其业,各遂其生。”
县丞房中堂联:“事以利人皆德业;言能益世即文章。”
品读这些楹联,感慨颇多。古代官员尚且如此讲操守、重品行,有如此高的思想境界,如今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应该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古代为官者“八小时之外”的严谨作风,提醒我们生活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作为一名法官,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懂得慎独和自省。



免责声明:本图文及视频内容为智房网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房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智房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