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房网 > 楼市资讯 > 城市文化 > 广东 > 深圳 > 以学术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

以学术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

2012-10-26 11:18:29发布者:网络



构建深圳学派要有一股闯劲。
    我们所要构建的深圳学派,从名称上看,是地域性的,必然体现深圳的城市个性和地缘特征;从内涵上看,是问题性的,必然反映深圳在前沿探索中遇到的主要学术问题;从来源上看,深圳学派没有明确的师承关系,必然形成兼容并蓄、开放择优的学术风格。         建设深圳学派,是深圳建设“文化强市”的高端品牌,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能量,既反映了城市发展内涵升级的内在要求,也必将对深圳城市文化的整体发展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从总体定位上说,深圳学派应该走地域性学派和问题性学派相结合的路线,通过主动介入、自觉作为和合力推动,努力形成一个开放式、集散式的学术研究共同体。   “深圳学派”的提出,是深圳学术文化发展的一座里程碑。16年前,也就是在1996年年中,时任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的王京生同志和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一次长谈中深入交流了学派问题,首次提出了深圳学派这一概念。翌年,京生同志撰写了一篇长文,题目是《从百家争鸣到“深圳学派”》,刊登在1997年8月7日的《深圳商报》上,提出了致力于深圳学派建设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设想。从此,深圳学派作为一个崭新的文化概念,引领着深圳学术文化的追求和梦想。16年来,不仅是深圳社科理论界对深圳学派的理解和认识在不断深化,而且深圳学派建设已经开始由概念转变成为党委政府的决策。2010年3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全面提升深圳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专门提出要推动深圳学派建设。2012年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文化强市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以“全球视野、时代精神、民族立场、深圳表达”为宗旨,推动“深圳学派”建设,构建“深圳学派”已正式纳入深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发展战略。   我们所要构建的深圳学派,从名称上看,是地域性的,必然体现深圳的城市个性和地缘特征;从内涵上看,是问题性的,必然反映深圳在前沿探索中遇到的主要学术问题;从来源上看,深圳学派没有明确的师承关系,必然形成兼容并蓄、开放择优的学术风格。这就是说,我们所要打造的深圳学派是在经济特区特殊的城市环境中,围绕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前沿学术问题,通过特定的运作机制,形成问题性和学科性优势,实现城市整体学术氛围的形成和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   1   建设深圳学派反映了深圳打造新的城市内涵的时代要求   美国城市规划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改造文化,这大约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今天我们认为,城市发展的**意义是文化。城市的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城市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归根到底取决于文化的实力,所以文化价值是城市的核心价值,文化强盛是城市发展的最高目标。对城市而言,文化的繁荣强盛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保障广大市民的文化权利,有助于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   中外许多城市的经验都反复证明,通过发展城市的学术文化,进而促进整个城市文化的发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学术文化是整个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城市文化结构中,学术文化处于最深层次,是城市文化的根基,是城市软实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学术研究的导向决定城市发展的方向,学术文化的深度决定着城市文化积淀的厚度,学术大师的高度决定着城市文化精神所达到的高度。学术文化发达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健康度、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可以说,离开了学术文化,其他文化样式都有如空中楼阁,缺乏学理的根据。学术文化是对人和社会本身的研究,更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思想创新。与其他文化样式相比,学术文化更具有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   因此,建设深圳学派,是深圳建设“文化强市”的高端品牌,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能量,既反映了城市发展内涵升级的内在要求,也必将对深圳城市文化的整体发展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2
  建设深圳学派,深圳具有独特的条件和优势   学术文化的发展要以独立思考、自由创造为前提。学派只有在学术平等、学术宽容、学术争鸣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才能产生和发展。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的学术文化也像这座城市一样年轻,相比于那些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名都大邑来讲,深圳的学术之“水”很浅,思想之“鱼”也不大。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具有学派形成的独特条件和优势。  
  首先,深圳有开放包容的气度。从历史上看,岭南文化是中原文明和百越文明的结晶体,这赋予了岭南文化开放、包容、平和、灵活的文化禀性。深圳地处岭南,饱受岭南文化精神的浸润,同时深圳又是一座多元化的移民城市,广纳四方人才。这种博大包容的胸襟和气度使得我们的学术文化发展必定具有强大的接受、消化、整合、创新能力,这是学派形成的重要机制。   其次,深圳有开拓创新的魄力。深圳是改革之城、创新之城,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在这里,创新氛围浓厚,创新意识突出,创新成果丰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生活创新以及发展模式创新铸造了深圳的创新秉性。这种不断开拓、勇于创新的特区品格、特区精神,恰恰也是我们从事学术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学派形成的重要前提。   第三,深圳有大量的问题资源。深圳是经济特区,是先锋城市和创新之都。它地处中西文化交汇前沿,具有强大的文化集散功能和前沿探索能力。在这里,前沿问题纷至沓来,前卫思想竞相绽放,各种观念色彩缤纷,这就为学派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问题资源和现代理论借鉴。        3   建设深圳学派,必须主动作为、合力推动   这是一个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建设“深圳学派”不应该坐等学派的自然、自发形成,深圳学术界必须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主动作为。从总体定位上说,深圳学派应该走地域性学派和问题性学派相结合的路线,通过主动介入、自觉作为和合力推动,努力形成一个开放式、集散式的学术研究共同体。深圳学派建设必须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要明晰学科切入点。学派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原创性学说的提出和形成。不必讳言深圳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薄弱,在补齐短板的同时,我们更要认识到学说本是来自于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从这一角度来说,深圳的改革创新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遇到的问题,有不少是既有社会科学理论所不曾预料或难以解释的。而对于不能用现有理论解释或难以全面阐释的现象,正是新的学说乃至学科产生的土壤。因此,深圳学派建设,应该重点关注既具有深圳特色,又具有全国普遍价值和示范意义的前沿问题研究,比如城市化问题研究、开放型经济研究等,通过扶持一批优长学科,建设一批特色学科,培育一批新兴学科,拓展一批基础学科,努力形成富有特色、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科集群,打造深圳学术文化的基本方阵。   二是要努力推出精品力作。学术思想与主张需要通过作品来体现。要努力顺应实践发展要求,紧跟时代前进步伐,认真探索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力求推出一批反映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体现特区特色、适应发展需要,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实践价值的理论精品和学术力作;创立基于深圳实践经验、具有深圳特色、深圳风格、深圳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进一步提升深圳学界的学术对话能力和外部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深圳学派建设逐步打下基础。   三是要完善学术平台。学术平台是学术思想、方法和资源生产和交流的阵地。建立健全深圳的学术平台,需要调整优化全市社科研究资源配置,适度加强社科研究机构,巩固、加强现有国家和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积极申请和争取更多的重点研究基地落户深圳;支持社科研究机构打破部门所有和条块分割,开展跨单位、跨部门和跨学科合作,联合攻关,形成既有相对分工、又能密切合作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格局;要更加重视发挥市外研究资源和体制外专家学者的作用,鼓励市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与深圳相关机构开展联合研究;要加强学术刊物建设,构建常规化、国际化、高端化的学术交流论坛。   四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人是学派的主体,学术人才是形成学派的核心力量。目前深圳的社科研究队伍总体偏少,人才紧缺,这些都是深圳学派建设的现实瓶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全市范围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形成科研攻关团队;要努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来我市创业发展;要建立高端专业人才的认证机制和选拔推荐机制,实行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并重;要制定“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充分发挥市外人才和智力资源的作用;要制定并实施优秀人才推广计划,有计划地宣传和推出一批有发展潜力和突出贡献的名人、新人。   五是要营造更为宽松的学术氛围。学术流派的形成,离不开鼓励争鸣、鼓励创新的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先秦齐国的稷下学宫实行“不治而议论”和自由辩论的学术政策,为士人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促成了百家争鸣的壮观局面。近代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治校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并促成了许多名流大师的成长。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今天我们提倡构建“深圳学派”,更应该营造一个充分尊重学术创造、鼓励学术创新的良好环境。只有塑造起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才能激发新思想,催生新思维,充分发掘学者的研究潜能,为深圳学派茁壮成长提供一片沃土。  



免责声明:本图文及视频内容为智房网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房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智房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点击进入深圳城市专题 获得更多深圳置业资讯

深圳城市专题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是我国除海南省以外最大的经济特区。深圳是“移民城市”,它的人口多数是来自外地,它也是个狭长的城市,东西长81.4公里,南北最窄处却...[深圳城市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