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房网 > 楼市资讯 > 城市文化 > 山东 > 日照 > 日照戏剧史话

日照戏剧史话

2010-03-19 13:24:58发布者:网络

    日照戏剧文化作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人才辈出,精品叠现,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广大观众的热爱和喜欢,而且还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戏剧史话。
    魏海不到,锉钱八吊
    说的是清朝年间,由日照碑廓富商牟廓创办的京剧艺术团体“牟讨戏班”,分为喜、余、连3科。每班六七十人,经常应邀在鲁南、苏北演出,颇负盛名。著名主演兼领箱、大花脸魏海,技压群芳,在上海滩著名的“天蟾舞台”演出,曾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不仅扮相俊美,而且在饰演关公时,脸上不施朱粉,一出场变为赤红,两腮可随剧情变化任意颤动,堪称绝技。他嗓音宽厚,有“艺冠山左”之盛誉。当地有“魏海不到,锉钱八吊”之说。
    双开箱
     说的是民国建国后三十年代初,大坡乡绅士李延修联络邻县闲散艺人组成戏班,开始由20多人组成,渐渐发展到40多人。由戏班老板李延修带领的主要演员是莒县王凤玉(花旦)、王凤亭(小生)、王凤臻(花脸)姐弟三人,经常深入日照农村及外县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观众的欣赏习惯,为群众服务,他们在演京剧的同时,也兼唱河南梆子,称为“双开箱”。
    盘登子
    这里说的是1895年,日照丁氏三姐弟演唱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地方戏曲,名字叫茂腔,当地群众也称为周姑戏。因唱词的乐句尾部常有八度翻高的特点,所以也叫“冒腔”。他们在演唱的过程中,积极吸收拉魂腔的特点,并在调式和板式上的突破性的发展。而且所演剧目又多为观众,特别是一些中、老年女性观众所喜爱,一度轰动周围五六个县。他们在一些简易舞台或者集市一角,三两个演员,头用手巾一包,脸用粉墨一抹,怀抱柳叶琴,扭怩作态地演唱起来。群众就亲切地叫这种演出形式为“盘登子”。
    血花剧团
    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后,日照县中学曾配合形势演出活报剧,号召人民奋起抗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九·一八事变后,为反对日本侵略,抵制日货,县中学曾排演话剧。1938年,日照县抗日民众自治联合会组建了“血花剧团”。这是日照最早的抗日文艺团体。剧团有30余人,主要演员有郑怡、秦寄萍、郑欣、秦亢青等,排演过的节目有《放下你的鞭子》、《民族英雄》、《沦亡以后》等十几个活报剧和小型话剧,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三平
 1943年,方平等人,以碑廓抗日模范小学为基础,吸收学校师生与当地青年组成碑廓剧团,全团有五六十人,负责人王长康、牟少海。所演话剧有《大失所望》、《快乐的战士》。还演过秦寄萍创作的话剧《杀猪(朱)过年》。他们还配合政治斗争演出过《红鼻子归队》、《红星旗下》等,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当时影响较大的剧团有碑廓、安东卫、巨峰和抗日模范小学(驻土山)。碑廓剧团演出活跃,1945年底,为配合县城解放曾到县城、石臼、泊里演出。抗日模范小学也因此而受到日照警备团的奖励。当时,除了李平、朱志汉、李绪志、丁江原等比较有名气的演员外,还有人民喜爱的好编导方平、徐仲平、秦寄萍,在日照号称“三平”。



免责声明:本图文及视频内容为智房网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房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智房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点击进入日照城市专题 获得更多日照置业资讯

相关资讯

日照城市专题

日照历史源远流长。夏、商时期属东夷。《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遗址...[日照城市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