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房网 > 楼市资讯 > 城市文化 > 云南 > 昆明 > 昆都:暧昧没有方向

昆都:暧昧没有方向

2010-03-22 10:33:57发布者:网络

      当漫漶的时间流经上世纪90年代,昆明人拆除了新闻路上的一座体育场,在体育场的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大型娱乐场所,取名“昆都”,照字面意思理解,当为“昆明之都”。针对这样一个地方,前年秋天的某天,我曾跟一个办报的朋友搞过一个策划,希望他的B版小报的某期,全部用来采写和登载这里的内容。在我的设想中,8个版面登8个昆都的侧面,标题可以这么拟定:“悲情昆都”、“摇滚昆都”、“酒沫昆都”、“邂逅昆都”、“落魄昆都”、“玩死昆都”、“与昆都共眠”、“与昆都作别的唯一方式”。让所有的文字具体而又准确并带着本雅明式的迷失风格,既能让人感受到体温或触摸,又能让人听见石头滚动;既能传达出灵魂在肉体之上的**逃窜,又能体味出个体生命无畏的觉醒或速朽。我认为,这就可以让人们自觉地把握住昆明的享乐主义本质。可惜我的朋友是个大忙人,他有着做不完的事,广告洽谈、平息家庭风波、陪上司远足、请朋友吃饭并先把自己灌醉……这策划仅在嘴巴上实施了几天,无疾而终。
      也许我对昆都的了解是表象的。首先,我永远不可能一往无前地插入它的**,它的激情与欲望、它的色彩、它的迷乱、它独有的法规和秩序,我都只能隔着一堵墙去体认;其次,对昆都的把握,我仅停留在风情岛、一饮相思、酷吧、太空城、鲁旦咖啡等等“公共场所”所渲染出来的氛围上,这些地方对我的吸引力,与其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召唤,毋宁说是我理应路过的地址。一位19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曾在《东方文化周刊》上发表过一篇短文。在那篇短文中,她充满燃烧感地向读者讲述她是如何如何地在酒吧中等待着“一个陌生男人”的来临。她展开自己,她热爱不期而遇的撕裂、粉碎和亡失。与这位女作家在同一个城市中生活的另外一个女作家,也曾在一篇访谈文章中调皮地告诉读者,她无法拒绝物质的诱惑,她笔下的灯红酒绿就是她个人的生活场景,沉溺其间,是因为她对有陌生感的尖锐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天生热爱,对易碎的瓷器时代的来临充满了憧憬。与两位女作家相比,我没有在少年时代承接过横空出世般的现代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殖民”,“角落生活”留给我和我这一代人的是虚弱的自尊以及对“庞然大物”般的陌生物种的恐惧。我习惯于在自己培育起来的热乎乎或冷冰冰的“圈子”内生活,喜欢自己与自己作战并一厢情愿地担负起某种使命感并为这使命感的原生物守灵,对外部世界的攻击性则暗换成孤独、暴戾和家庭式的独裁。因此,昆都这样的地方,我只能路过。
      严格讲,昆都是粗糙的,那个在粪桶上画花的挑粪人显然没把他的技艺和审美观传播给他的子孙们。除了粗糙而外,昆都还是被压抑着的、没有真实指向的、暧昧的。米兰?昆德拉说过:“所谓情调,即有可能发生性关系,但又不让性关系发生。”昆都,显然没酝酿出这样的气氛,它存在走向两极的可能,它要么无赖式地往下沉(醉鬼可以从容地带走贞操,贞操的拥有者也无视情感程序),要么伪君子式地朝上浮(小布尔乔亚,徒具外形的小布尔乔亚),没有中间地带,更多的是德育课上的残花败柳,时间史上的残屑碎片。因此,昆都的诱惑多是爆发式的,它没有福柯嗜命的“极乐”,但它又暗香浮动。在形象上,它是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半老徐娘,令人意外的是,它引来的却多是些怀抱梦想的少男少女及渴望撩开昆明夜生活面纱的外乡客,他们对昆都之夜所能包容的佐料还停留在想象阶段或道听途说之上,他们所谓的“一试身手”,总免不了道德意义上的鬼鬼祟祟,偶尔有奋不顾身者,悲壮地发出致命一击,天亮时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把拳头砸在了昆都的某一堵冰冷的墙上。如此地盘,却让梦想者熙来攘往,这亦算是变革时代的特征之一。这特征毫无例外地充盈了昆明所有娱乐场所。
 



免责声明:本图文及视频内容为智房网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房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智房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点击进入昆明城市专题 获得更多昆明置业资讯

昆明城市专题

昆明(Kūnmíng),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云南省省会,云南省政治、经...[昆明城市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