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篾灯

2010-03-23 10:17:43发布者:网络

    篾灯,即用竹篾编织而成的彩灯,是云南鹤庆白族制作的民间竹编艺术品。
    灯,在白族人心目中,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故而,逢年过节、婚寿喜庆时,人们就要悬挂彩灯或举办闹灯、唱灯活动烘托气氛和志贺。在异彩纷呈的灯海中,篾灯,独具特色。白族制作篾灯,据传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是明朝初年屯田将士入鹤戍屯时传入的。它的制作工艺颇为讲究,一套流程,就是一部白族人民创作的艺术精典。
    制作篾灯的主料,选用的是一种生长在马耳山阴坡、冬霜过后的山竹。此种山竹具有不变形、不发裂、不霉变、不虫蛀和质柔而韧的优点。匠人用料,又多选山竹中间优质的几节精料。经剖青、锯节、开片、烤烘、起薄、刮片、抽匀等流程,将竹加工成篾件。尔后,再经切篾、煮篾、染色、烤色等精加工成篾细件,便用其编织篾灯。
    鹤庆白族篾灯,分为写实型和描图型两大类型。写实型篾灯,即将灯编织成现实生活中存在之实物的造型。传统的灯形有龙、凤、鱼、虾、羊、兔、蜂、蝶、瓜、葫芦、石榴、佛手、花瓶、绣球、荷花、钟、鼎等近百种造型。这类篾灯的艺术风格是造型夸张,蕴含着匠人奇妙丰富的想象,会意空间大,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感。其编织手法,采用了先横(纹)后直(纹)、斜路进针、无头(接头)包沿、扭头收边的工艺流程。这样,加强了篾灯的强度,使之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造型在变化中相对对称,平衡中具有“意象”中的弹性。从外观上看牢固而不粗糙,精巧而不单薄。篾灯虽粗犷而传神,玲珑而毓秀。
    描图型篾灯,是一种组合型的艺术型彩灯。先用竹篾制作出灯的造型“骨架”,再用篾丝编织成的“画幅”像穿衣一样,在“骨架”上编罩上“肌壳”,最后饰以篾丝编织的花草、绦坠、绣球、飘带等配饰,便成为多姿多彩、玲珑奇巧的彩灯。篾灯“骨架”的编织,采用的是写实型篾灯的“包衬”工艺。即多层次包沿,不打眼穿榫,合理运用“四折三不要”(遇孤、角、边、菱处折篾而不断;不露接头、不留断痕、不重纹路)的原理。这种技艺,完全符合美学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操作程序,编织出的产品,富有装饰性而又不流于繁琐。
    篾灯“肌壳”的“画幅”编织工艺,俗称绣编,即像绣花一样的编织。编织的篾料,篾片薄如蝉翼,篾丝(称筋)细似头发,在煮篾工艺流程中,人们便兑以不同的色彩矿物颜料,将其制成不同的篾料,宛若五彩缤纷的绣花丝线。匠人们的一双巧手,就像绣花的花针,穿系着千万根“花线”,绣编出了一件件艺术精品。首先,用穿织、插筋、穿丝、龟背(即加工为立体形)等编织工艺,编绣出按“肌壳”部位所需而设有图像或图案的“画幅”。然后用绞织、穿丝等工艺,把“画幅”编罩于“骨架”上。尔后,将用龟背工艺编织的配饰,缠系在“肌壳”预留的部位上,即成大器、美观的彩灯。配饰的编织工艺,采用的是龟背编织、缕空组合的技法,故造型显得玲珑活泼、华丽美观。最后一道工序,称之“布光”,就是在篾灯“肌壳”上编织出的图像、图案上,用针尖按图刺出图像。当彩灯中装进点燃的蜡烛,光亮便从针眼中透出,“肌壳”上的图像,图案便成“光画”,别有风韵。
    描图篾灯的造型,分为单品和联品两类品目。单品为一盏灯一个题材,如寿星、魁星点斗、嫦娥奔月、大舜耕田等篾灯,因只表现一个人物或配以简单的衬景,称单品灯。联品灯,乃多种景观或几个人物组合而成的“一灯多物”灯。传统的联品灯有八仙庆寿、牛郎织女、祝梁化蝶、天仙配、龙凤呈祥、桃园三结义、麻姑献寿、三元及第等历史人物、故事传说和吉祥文化图谱。这类彩灯,编织工艺奇巧,除使用了所有篾灯编织工艺外,还创造使用了单层编织布底、双层编织造型、多层龟背“套色”编织法“描图”。并将贝壳、珠子、玉片、铜饰等小饰物巧妙的编进图中,增强了彩灯的装饰美感。总之,描图篾灯编织工艺精湛,造型多姿多彩,构图夸张而栩栩如生,刻划神态洒脱而韵味别具,色彩和谐而玲珑剔透……地方民族特色浓郁,是白族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清朝年间,鹤庆的篾灯编织艺人有章、程、彭、赵等30余家。民国年间,又增加了邹、赵二家。建国后,仅剩赵泉、邹师和李忍汉先生三人。篾灯编织,是鹤庆白族的一种绝技,篾灯本身,是一种艺术品,同时是一项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现今,此项工艺已面临“绝种”的境况,呼吁有识之士,快快抢救这颗明珠!
 
 



免责声明:本图文及视频内容为智房网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房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智房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点击进入大理城市专题 获得更多大理置业资讯

相关资讯

大理城市专题

大理位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被誉为“东方日内瓦”。它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473小时,平均年降雨量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1℃,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大理城市专题]